工伤伤残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工伤没有达到伤残等级的能享受哪些待遇
2023-06-01上海著名劳动律师
,,现执业于,执业经验丰富,责任心强,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和诉讼技巧切实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。多年执业经验的积累,法学理论知识不断强制,案件处理各项技巧不断提升,把委托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,把自己的专业素养运用到案件代理过程中实现委托人的合法权益,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。
工伤伤残赔偿标准是怎样的
工伤伤残赔偿标准
本人工资,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。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%的,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%计算;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%的,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%计算。一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×27个月伤残津贴×90%
二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×25个月伤残津贴×85%
三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×23个月伤残津贴×80%
四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×21个月伤残津贴×75%
第二种方案:终结工伤保险关系,工伤保险基金按以下标准一次性计发。一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+一次性医疗补助金×42个月伤残津贴×90%×10年
护理费×60%×10年
二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+一次性医疗补助金×39个月伤残津贴×85%×10年
护理费×50%×10年
三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+一次性医疗补助金×36个月伤残津贴×80%×10年
护理费×40%×10年
四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+一次性医疗补助金×33个月伤残津贴×75%×10年
护理费×30%×10年
五至六级:伤残津贴×70%
六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:×16个月伤残津贴:×60%
第二种方案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;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,终止劳动关系时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,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单位支付。
五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×18个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×10个月
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×50个月六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:×16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:×40个月
一次性医疗补助金:×8个月
七至十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;劳动、聘用合同期满终止,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、聘用合同的,终止劳动关系时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,
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单位支付。
七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:×13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:×25个月
一次性医疗补助金:×6个月
八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:×11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:×15个月
一次性医疗补助金:×4个月
九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:×9个月一次性就业补助金:×8个月
一次性医疗补助金:×2个月
十级:一次性伤残补助金:×7个月一次性就业补助金:×4个月
一次性医疗补助金:×1个月
生活护理费
本市上年社平工资生活护理一级60%生活护理二级50%生活护理三级40%
生活护理四级30%注:
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-10级由社保基金支付。一次性医疗补助金1-10级由社保基金支付。
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只有5-10级才有,由用人单位支付。伤残津贴:1-4级由社保支付,5-6级由用人单位支付。生活护理费由社保基金支付。
工伤没有达到伤残等级的能享受哪些待遇
因为工伤过后会影响劳动能力,因此要是受伤较严重的可以申请工伤鉴定,这样就可以按照结果享受伤残待遇。那么,工伤没有达到伤残等级的能享受哪些待遇今天,就带着您一探究竟,下面,一起来看看为您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吧。
一,未达到伤残等级,不能享受伤残待遇。
从相关劳动法律中,要是工伤未达到伤残等级的,是不能享受伤残待遇的,但仍可享受工伤保险医疗待遇和停工留薪待遇,这些工伤待遇是不能剥夺的。
二,关于工伤待遇,具体情况如下:
1、因工伤发生的全部医疗费应由单位先垫付,工伤认定后,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。
若是单位一开始就要求员工承担的,就要开始注意单位的举动,看看是不是有赖工伤的嫌疑。一旦发生公司方面有着这种行动的,建议就是及时采取劳动争议解决办法,比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、或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的方式,最后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,就可以走诉送程序处理了。
2、如果因工伤住院治疗,伙食补助费或者外出就医的交通、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。
3、工伤住院治疗期间和工伤后经医院同意的必要的休息期间,享有停工留薪待遇,即休息期间,单位应支付全薪和全部福利。
三,及时用劳动纠纷解决办法处理。
按照上面的规定,员工不能鉴定伤残级别的,单位还应该负担按时发薪、发福利等,要是被毫无理由地辞退了,建议还是可以及时用劳动纠纷解决办法处理。
其实,对于对工伤伤残等级结果不服,比如达不到等级的,当事人可以申请再次鉴定。对市级的伤残结果不服的,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。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。
在伤残鉴定中对有关劳动部门的行为不满的,可以申请行政复议,申请行政复议的,要注意找到劳动部门的上级,比如对自己居住所在地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不满的,就要向所在地的上一级申请。对走诉讼程序不明白的,建议可以咨询行政诉讼法方向的律师。了解更多先关信息,请关注,优质在线律师为您解答。